-
兰州迎门滩科技地标即将亮相 西北最大科技博览中心落成在即
作为兰州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,位于安宁区迎门滩的甘肃科技馆已完成主体建设,进入最后收尾阶段。这一总投资超10亿元的科普文化综合体,将以12大主题展区、近400项互动展项填补西北地区大型科技博览设施的空白,成为推动区域科技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。 一、项目定位与规模创新高 甘肃科技馆占地面积约8.7万平方米,建筑高度达42米,其规模在西北五省区现有科技场馆中位列首位。主体建筑采用"黄河石"造型设计,隐喻兰州作为黄河之都的地理特征。馆内设置科学探索、生态安全、航天科技等常设展区,同时配备4D影院、科普剧场等沉浸式体验设施。 二、功能分区凸显地域特色 展馆特别规划"丝绸之路科技之光"专题展区,通过数字化手段复原敦煌星图、汉代冶铁等历史科技成果。文化艺术广场将定期举办科技文创市集,而产业展区则集中展示甘肃省在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。据建设方透露,馆内30%的展品为国内首次亮相的自主研发项目。 三、技术应用与绿色标准 项目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,屋面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5万千瓦时。智能管理系统实现馆内温湿度、人流量的实时监测,其节能标准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。在展陈技术上,运用全息投影、VR等前沿科技,其中"数字黄河"动态沙盘单件造价突破千万元。 四、区域辐射效应显著 该馆建成后预计年接待量超150万人次,将与周边高校、科研机构形成"15分钟科普圈"。目前已有17家科技企业签约入驻配套产业园区,未来将形成集研发、展示、教育于一体的产业集群。交通方面,规划中的地铁5号线将设科技馆专属站点,进一步强化区域联动。 五、后续运营与价值延伸 运营方计划推出"夜游科技馆"等特色活动,并开发线上虚拟展馆平台。教育板块已与省内200余所中小学达成研学合作,量身定制"馆校课程"。国际交流方面,将与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合作举办年度科技文化周,助力兰州打造面向中亚的科技外交窗口。
2025-09-04
-
兰州安宁区八大旅游板块助推产城融合发展
2024年,兰州安宁区以文旅融合为抓手,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,计划打造仁寿山天斧沙宫民俗旅游等八大特色板块,同步推进十大民生工程。该举措旨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%的增速目标,并强化第三产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,形成文旅商体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。 一、文旅产业升级构建发展新引擎 安宁区将文化特色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,重点开发天斧沙宫地质公园等自然景观资源,配套完善景区道路、栈道等基础设施。九州台人文旅游板块依托历史遗迹资源,计划联动周边文化场馆形成研学旅游线路;大青山运动旅游板块拟引入山地户外赛事,配套建设休闲运动设施。 二、八大商圈协同激活消费潜力 在桃海主题购物、沙井驿现代物流等现有商圈基础上,安宁区加速推进荣光陇汇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设。国际家居建材博览城、中央厨房等项目建成后,将形成"商业+文旅"联动模式,为游客提供购物、餐饮、文化体验一站式服务。 三、重点项目夯实产业基础 天斧沙宫景区完成详规编制报批工作,标志着地质公园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。滨河风情旅游板块结合黄河生态治理,提升银滩湿地公园景观功能,配套建设长新北路小游园等公共休闲空间。 四、民生配套提升城市品质 安置房建设与就业保障同步推进,1500套安置房分配工作与5000个新增就业岗位将优化居民生活质量。医疗设备标准化建设覆盖全区街道社区,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成后可为文旅产业提供健康数据支撑。 五、非遗保护赋能文旅融合 区文物陈列馆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建成后,将与兰州鼓子传习所共同构成文化展示集群,为民俗旅游板块提供内容支持。教育设施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区域配套服务能力。 通过系统化布局旅游板块与民生工程,安宁区正形成以文旅产业为纽带,串联商业、生态、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。这种产城融合路径既符合兰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战略定位,也为西北地区城市转型提供了实践样本。
2025-08-29
-
兰州安宁区以规划引领打造招商引资新高地
为加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兰州安宁区近日出台专项政策规范招商引资工作,通过强化产业规划引导、优化投资服务体系、突出区域特色优势等举措,构建现代化产业招商新格局。该举措将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集群,推动城市空间优化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。 一、构建"多规合一"招商体系 安宁区建立以城市规划为统领,土地规划为基础,产业规划为核心的三维引导机制。重点对接仁寿山景区生态旅游开发、天斧沙宫地质公园保护性建设、西北出口交通枢纽经济带以及深沟片区综合改造等专项规划,形成"规划-土地-项目"闭环管理流程。在项目准入阶段实施规划符合性审查,确保招商引资与区域发展定位高度契合。 二、明确"4+X"产业招商方向 主导产业方面聚焦商贸物流、总部经济、文化旅游、高新技术四大领域。其中商贸物流重点引进智能仓储、冷链物流等现代供应链项目;总部经济侧重吸引企业区域运营中心、研发中心落户;文化旅游着力发展景区配套、文创设计等业态;高新技术主要培育生物医药实验室、新材料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。配套产业延伸至金融保险、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,形成产业链招商图谱。 三、建立项目分级评估制度 对拟引进项目实行分类管理: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享受用地指标优先保障;投资额超过5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可申请专项扶持资金;旧城改造类项目实行"一事一议"政策配套。建立由第三方机构参与的项目效益评估体系,重点考核税收贡献、就业带动等核心指标。 四、优化全周期服务体系 推行"项目管家"制度,为投资者提供政策咨询、审批代办等12项标准化服务。设立跨部门协调专班,解决项目落地涉及的规划调整、环保评价等关键问题。在政务服务中心开通绿色通道,将项目注册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。定期组织银企对接会,协助解决项目融资需求。 五、强化区域竞争优势 依托高校资源集聚优势,打造产学研合作示范园区,对校企共建实验室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。完善轨道交通沿线商业配套,对入驻重点商圈的品牌企业实施三年租金补贴。发挥生态资源优势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仁寿山景区民宿群、休闲农业等文旅项目开发。 当前,安宁区已形成"东区现代服务、西区生态文旅、北区创新智造"的产业空间布局。通过系统化招商机制建设,2023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,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同比提升12%。未来将持续完善投资促进政策体系,着力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经济增长极。
2025-08-29
-
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:打造西北外向型经济新高地
作为甘肃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,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、强化产业布局,已成为西北地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。开发区依托政策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,重点培育高端制造、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,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3年,最初为省级开发区,2002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这一升级标志着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得到国家层面认可。2003年,兰州市通过管理体制调整,将开发区与安宁区资源整合,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,并实施税收留成等优惠政策,显著提升了开发区的自主发展能力。 二、政策优势与制度创新 开发区享有五年税收全额留成政策,并获市级规划建设权限,使其在土地开发、项目审批等方面具备更高效率。此外,兰州市设立专项扶持资金,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孵化。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,尤其在跨境贸易、高新技术领域形成集聚效应。 三、产业布局与特色集群 目前,开发区已形成以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为主导的产业体系。其中,生物医药园区依托本地科研资源,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;高端装备制造板块则通过产业链延伸,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。同时,开发区积极对接国际标准,引入绿色低碳技术,提升产业竞争力。 四、招商引资与开放合作 开发区将招商引资作为核心工作,通过举办经贸洽谈会、定制化服务等方式吸引外资。近年来,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项目相继落户,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西北地区外向型经济枢纽的功能。 五、未来规划与区域联动 根据规划,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深化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合作,拓展跨境物流、数字经济等新领域。同时,通过联动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,构建更广阔的产业协同网络,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。
2025-08-23
-
兰州市启动立体停车库PPP项目招标 助力城市交通升级
为优化城市静态交通管理,兰州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,启动总投资约2.2亿元的立体停车库建设计划。该项目采用PPP模式,将在南环路、土门墩等4个区域新建智能化停车设施,预计新增车位超1300个,缓解核心区域停车难题。 一、项目规划与区位布局 兰州市选取交通流量密集的南环路、土门墩、小西湖立交桥及安宁区市政所作为建设点位。其中南环路站点规模最大,规划地下两层与地上五层结构,兼顾商业配套功能;安宁区站点侧重服务政务办公区,土门墩与小西湖站点则重点疏解老城区拥堵。四座车库设计均采用垂直升降式技术,较传统停车场节约用地60%以上。 二、PPP模式创新与工期目标 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,兰州市将建设周期压缩至90天,由专业公司负责设计、建造及后期运营。社会资本方可通过停车费、广告位等多元化经营回收投资,政府则建立动态调价机制保障公共利益。这种模式既减轻财政压力,又提升设施管理效率。 三、技术标准与智慧化应用 项目采用BIM技术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,配备车牌识别、无感支付等智能系统。部分车库将试点充电桩与停车机器人技术,未来可接入城市交通大数据平台,实现车位预约、路径导航等延伸服务。 四、社会效益与长远影响 建成后,兰州市重点区域停车周转率预计提升40%,减少道路违停现象。作为西北地区首批高标准立体车库群,该项目将为同类城市提供集约化用地样本,助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。目前监理招标已启动,后续将严格监督施工质量与安全标准。
2025-08-14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